|
本學期9月30日辦理第一場學思歷程專題講座,特別邀請了醫學系吳子維老師,以《做一個成熟可愛的大人》為題,用輕鬆幽默的方式與我們分享他對於生活、成長的態度與洞見,帶領同學們重新思考 「成熟」與「可愛」,思考如何成為「更好的自己」。
講座中,老師指出「成熟與可愛」並非是兩種矛盾的特質,而是可以並存的優點。懂得尊重他人、願意傾聽、保持憧憬與同理,正是讓人成為成熟可愛大人的關鍵。他以生活化的例子引導我們思考,在與家中長輩、朋友、團體的相處中,對方什麼樣的行為會讓人覺得「被理解」,又有哪些行為會讓人覺得「難以親近」。這些貼近日常的情境,讓大家能從中找到共鳴,並回頭檢視自己在人際互動中的樣貌,甚至開始思考怎麼處理會更好。
老師也提到成熟的人並不是不會生氣,而是懂得如何控管情緒,他分享了自己在美國讀書時期面對「路怒症」的親身經歷,那次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到先把情緒放下的重要性。這段分享,讓同學們理解到成長不是壓抑自己的感受,而是學會與情緒共處,並做出更恰當的選擇。此外,老師也提醒大家,做任何事都該「適度」。他期望大家在表達與包容之間找到平衡,不需要無底線地為他人退讓,也不要壓抑自己。這讓許多學員感受到,原來真正的成熟,不是委曲求全,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同時,也懂得照顧自己的需求。
講座尾聲,老師告訴我們往「成熟可愛的大人」邁進的具體方法:主動表達需求、保持好奇心、持續學習等,讓自我成長成為習慣。老師提到他目前也正在努力,鼓勵我們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,即便每天只前進一小步也沒關係,持續累積就能達成目標。 因為成長不是一蹴可幾的結果,而是一段持續努力進步的過程。只要願意每天比昨天更好一點,就能逐步成為理想中的自己。這段話鼓舞了在場的參與者,讓大家體會到想過什麼樣的人生,從現在就可以開始慢慢前進。
整場講座的內容貼近生活,讓人重新思考「成熟」及「可愛」的真正意涵。大部分的參與者對這次的講座都感到滿意,講者的內容及表達大家也都給予肯定、覺得有趣。許多同學表示,講座內容豐富且建議具建設性,對於大學生而言非常受用,也讓他們理解到了認識自己的重要性,許多人開始思考如何在日常中實踐 。這場講座不僅是人際互動的分享,更是自我成長的啟示,期望老師分享的觀點能對我們產生深遠的影響,讓我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,成為更成熟可愛的大人。

▲講者引言

▲專注於講座的同學們

▲同學認真聽講

▲說明成長的意義
|